国内精品视频免费观看,国产一区三区三区,亚洲最快最全在线视频,亚洲精品自在线拍

人民網
人民網>>貴州頻道>>人民日報看貴州

貴州土陶手藝人黃簡松

細微處見功夫(追夢)

本報記者 蘇 濱
2022年06月04日08:09 | 來源:人民網-人民日報
小字號

墻上貼著喜慶的對聯(lián),屋檐下掛著串串苞谷,大人們在庭院晾曬辣椒,孩童則從門縫探出腦袋張望……這個場景是否似曾相識?

在貴州省安順市平壩區(qū)白云鎮(zhèn)平元村,黃簡松正用土陶制作傳統(tǒng)民居模型,以重塑時光的印痕,喚醒內心的鄉(xiāng)愁。

讀大學時,黃簡松主攻陶藝專業(yè),畢業(yè)后順理成章做起陶瓷。可為何后來改做土陶民居模型?“尋找創(chuàng)作空間。”他的回答引人遐想。

“陶瓷的外形相對固定,多數時間只能照著圖案往上畫。”在鄉(xiāng)村長大的黃簡松,從小喜歡繪畫,過著無拘無束的生活,加之從未受過美術方面的訓練,這讓他比周圍同學多了分靈氣,創(chuàng)作充滿可塑性,“反復臨摹能鍛煉基本功,但時間一久,也影響個人創(chuàng)作。”

踏出校園,一心向往自由創(chuàng)作的他,決心成立工作室,返鄉(xiāng)創(chuàng)業(yè),而創(chuàng)業(yè)的第一桶金則源于不起眼的花盆,“朋友圈里許多人在曬多肉植物,頓時有了點子。”

“多肉花盆很走俏,我將花盆設計成不同風格的民居模型,兼具實用性和觀賞性。”短短一個多月,黃簡松做了20個,很快銷售一空。

“既然這么有市場,干脆直接做民居模型。”幾番摸索,黃簡松找到了創(chuàng)作的空間,創(chuàng)業(yè)方向愈加清晰,“做陶瓷的有很多,但做土陶民居模型的幾乎沒有,機不可失。”

“做土陶就是火中探寶,專業(yè)術語叫‘窯變’,這也是魅力所在。”盡管創(chuàng)業(yè)時間不長,但黃簡松已深得個中精髓。

從選泥到燒制,經六七道工序,需用五六種工具,塑型最是關鍵。

去年制作一件贛派建筑,有一部分需做臺階,因為只有短短幾級,黃簡松很快完工。待到燒制完畢,打開窯門的那一刻,他直接傻了眼,“炸窯了,碎成好多塊。”挨個兒比對碎片,這才弄清原因。

“一個是臺階連接處有問題,泥板比預想的厚了1厘米;二是部分臺階沒干透,忽視了透氣性。”說到這兒,他緊緊攥起拳頭,語氣中透著一絲不甘。

截至目前,黃簡松共炸過5次窯,“都不是大問題,但在特定溫度下會被無限放大,細微處見功夫,權當交學費了。”在成功燒制的前提下,溫度、受熱等就成為變量,影響最終的品質。

除了技術要過硬,還得掌握一些傳統(tǒng)民居的資料,二者缺一不可。

“南北方的建筑理念千差萬別,甚至南方的不同地域,院落布局也各有不同。”有一次,黃簡松做了件老家屯堡風格的民居模型,大門朝向西南,結果有些顧客很是不解,他只能耐心解釋。

類似的經歷成為一種警醒。“在打磨技藝、追求精進的同時,還得遵循章法,不能隨心所欲創(chuàng)作,這才是真正的‘匠心’。”此后,黃簡松每年都會抽出時間,實地調研全國各地的特色民居,研究各自特色與布局,為后期創(chuàng)作積蓄靈感。

2018年,黃簡松第一次將作品發(fā)到網上,結果點擊量沖到500萬,吸引了不少關注。

“你的作品,讓我想起了老家”“仿佛回到了小時候”……翻看網友評論,黃簡松感慨萬千,“現(xiàn)在許多老房子都沒了,怎么留住鄉(xiāng)愁?”

因為這些經歷,黃簡松為自己的創(chuàng)作找到新的意義,更找到了堅持下去的理由。如今,他發(fā)布的單條視頻最高點擊量已超4000萬,積累了80多萬粉絲。

隨著關注度提升,訂單也讓他應接不暇。現(xiàn)在黃簡松還壓著兩年前的單子。苦于單兵作戰(zhàn),工作室發(fā)展遇到瓶頸,黃簡松逐漸萌生收徒的想法。

“許多網友問能不能跟著學,要不要一起做,甚至還邀請我做培訓。”為盡快收徒,黃簡松正準備改善自己的工作室,盡可能提供更完善的條件,“還在跟學校、企業(yè)談合作,為自己的事業(yè)尋找更多可能。”

“唰唰,唰唰……”采訪間隙,黃簡松也沒閑著,只見他一手拿起刷子,一手拿著刻刀,伴隨泥土碎屑應聲下落,一座徽派建筑雛形初現(xiàn)。

原刊于《 人民日報 》( 2022年06月04日 第 06 版)

(責編:李永馨、陳康清)

分享讓更多人看到

返回頂部